镇湖绣娘“破冰”版权困境
在不久前闭幕的第10届深圳文博会上,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3位绣娘的5幅作品摘得了两金三银,这5幅作品的题材,有两幅是绣娘原创的,两幅是苏州本土书画家授权绣娘使用的。
5年前,一幅油画《贵妃醉酒》曾将一批镇湖绣娘推上被告席,当时本报对此进行调查,揭示了镇湖刺绣产业的版权“瓶颈之痛”,从那时起,版权问题深深地触动着绣娘以及地方政府的神经。
“如今,我们正在努力突破苏绣的版权瓶颈,并且取得了成效。”镇湖街道党工委挂职副书记、苏州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秦怀宇表示,此次文博会上获奖的作品就是例证。
版权纠纷:绣娘们心底的痛
如今的镇湖绣品街上,几乎找不到《贵妃醉酒》了。
但在当年,《贵妃醉酒》曾是炙手可热的刺绣题材。该画的原作者与京粹公司在2006年7月签订了《著作权专有使用许可协议》,该公司获得在2012年2月以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油画《贵妃醉酒》的权利。但部分镇湖绣娘在未经权益人许可的情况下,以该画为题材创作苏绣。
从2008年7开始,京粹公司开展了针对苏绣《贵妃醉酒》的系列维权行动,先后数次将镇湖绣娘告上法庭。
无独有偶,一幅以他人摄影作品为题材的苏绣也卷入了著作权官司。这幅作品的画面中有3只鸟,最终,绣娘以10万元左右的损失了结了官司,平均每只“鸟”的代价超过3万元。
如今,镇湖绣娘们已不怎么愿提及《贵妃醉酒》——这是她们心底的痛。
“在那之前,几乎没有人想到、甚至没人知道刺绣题材的著作权问题。”本届文博会金奖得主、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卢梅红说,以前绣娘们的想法都很简单,看到适合刺绣的美术作品就“拿来”使用了。“以前虽然政府也举办了有关知识产权的讲座,我也参加了,但根本没引起重视,觉得这个问题离自己很遥远。”
而现在,每一个绣娘都知道直接“拿来”的法律风险。“在动手创作之前,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作品题材是否会侵权。”卢梅红说。
记者日前和多位镇湖绣娘进行了交流,发现和五年前相比,她们的版权意识有了极大提升,几乎个个熟知《伯尔尼公约》、《著作权法》中的相关条款。
绣娘转型:从“拷贝”到创造
10多天前,绣娘邹英姿刚从清华美院研修回来。
邹英姿去清华“充电”已经持续了好几年,她在那里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理论、摄影、绘画等专业课程,“其实,在《贵妃醉酒》系列官司爆发之前,我已经意识到了创作题材‘拿来主义’的危险性,尝试题材原创。”
通过清华“充电”,邹英姿的原创能力大大增强,现在,她工作室里展示的作品,绝大多数的题材是自己原创的,融合了汉代砖雕、佛教壁画、扎染等多种艺术元素。她的部分作品,用秦怀宇的话来说已经发展到了“意象派”:《月牙泉》系列和《太湖水》系列作品,刺绣的介质采用了突破传统的亚麻画布,采用的丝线是单色的金色或银色,以极简单的线条表现自然风景在某个特定时刻在作者脑中的“意象”,特别是《太湖水》系列作品,线条简单到不注意观察就难以察觉,以至于很多人第一眼看到时会以为这是一块“空画布”。而她的另一系列作品,看起来就像是在白布上泼溅了大大小小的墨点,个中意味一时难以捉摸,据她自己解释,这个系列的题材是“雨后春笋”,体现了一种盎然的生命力……邹英姿还将母亲纳鞋底的方法引入刺绣,创造了“滴滴针法”,实现苏州刺绣发明专利“零”的突破。
和邹英姿一同去清华美院“充电”的,还有她的表姐卢梅红。卢梅红坦言,若非当年一系列版权官司的警示,她是不会走上现在的原创道路的。在本届文博会上获得金奖的作品《八骏图》,正是卢梅红原创的题材——去年夏天在内蒙古采风时,她运用在美院学到的摄影技术,拍摄了一组马的图片,在此基础上,再运用数码图片处理技术制成刺绣原稿。
卢梅红告诉记者,通过系统学习,她对色彩、空间的感觉有了很大提升,并进而将之融入刺绣创作——传统刺绣的牡丹图案,画面是平面的,卢梅红将绘画的透视法与摄影的背景虚化引入其中,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,因此,她获得了“卢牡丹”的美誉。“5年之前,我展厅里的作品几乎没有自己原创的题材,而现在,原材题材的作品已经占到一半以上。”
版权对接:从“拿来”到授权
在本届文博会上,获得金奖的苏绣作品,除了卢梅红的原创题材《八骏图》,还有姚琴华的《太湖帆影》。后者代表着当今镇湖绣娘创作题材的另一大来源——与美术界人士合作,获得授权。
《太湖帆影》的题材来自于一副国画扇面,原作者是苏州博物馆副馆长邢伟中。姚琴华说,在以往,看到一幅适宜刺绣的题材,往往就会直接“拿来”使用,根本不会去考虑联系原作者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授权。“但接二连三的版权官司让我绷紧了这根弦,在使用《太湖帆影》之前,我想法设法联系到了原作者邢老师,获得了他的许可。”
在创作过程中,姚琴华多次与邢伟中对原画作进行研究,决定在刺绣中对原画中山体的颜色浓淡予以调整,而这一调整,最终使得刺绣画面中的空间感变得更强。“在刺绣行业内,这叫做二次创作,现在,我们在二次创作时也会尊重原作者,征得他们的同意。”
除了邢伟中,绣娘们正在和越来越多的苏州本地美术界人士合作,在版权对接上取得突破。
卢梅红的刺绣作品《荷花》在本届文博会上获得银奖,题材来自苏州画家宋朝的授权;她还和本地画家姜竹松展开长期合作;为了尝试彻底解决版权问题,卢梅红的工作室聘请了一位专业画师专门从事刺绣底稿设计。
“部分绣娘还会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,主动向画家约稿,比如姚惠芳。”镇湖街道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有些绣娘因为自身条件限制,创作题材仍以“拿来”为主,但“拿来”的题材都不存在侵权问题,比如达芬奇、拉斐尔、大卫、莫奈等画家的作品,“这些作品,早就过了版权保护期。”
政府引导:积极打造版权交易平台
“这些年来,我们一直在努力帮助绣娘突破版权瓶颈,引导刺绣产业做强、做精。”镇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伟说。
张伟介绍,2009年,镇湖专门建立了一个版权登记平台,初衷是便于美术界人士和绣娘之间的版权对接,但事实上,这个平台并不广受绣娘们的欢迎,原因是它只能登记版权而不能在线完成版权转让交易,“因此,我们正着手建设一个新平台,初步构想是参照电子商务网站的构架,在线完成美术作品的版权转让交易,并且能实现刺绣作品的在线销售。”
秦怀宇介绍,最近两年,镇湖地方政府和苏州工艺美院、南京艺术学院、清华美术学院开展合作,让一大批绣娘走进艺术“象牙塔”,学习美学、艺术鉴赏、摄影、素描、图片处理等专业课程,提升她们的自我创造能力;促成了一批本地书画家、摄影家与绣娘对接,构建版权转让渠道;建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,对绣娘的创作题材进行把关,从源头上杜绝侵权的危险;组织了刺绣作品美院巡展,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对接……
“事实证明,这些工作的成效明显。前年,镇湖绣娘共卷入6起版权官司,去年下降到只有一起,而今年到现在,还没有发生过。”秦怀宇说,在突破产权瓶颈的过程中,镇湖刺绣产业也实现了跨越,涌现出梁雪芳、邹英姿、卢梅红、王丽华等具有鲜明自我风格的创新型绣娘,她们正引领着镇湖刺绣走向“百花齐放”的春天。
秦怀宇表示,现在镇湖绣娘们不仅远离侵权,还越来越注重自我维权,近几年来,绣娘们共申报取得了8项针法、绣法专利,而她们获得的苏绣外观专利授权更是多达近千项,“从侵权到创新再到自我维权,镇湖绣娘们走过了一条艰苦而美丽的蜕变之路。”
作者:高戬 来源:姑苏晚报